![]() |
![]() |
![]() |
随着国内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国民们也开始注意自身的健康,探索温泉养生之道。温泉旅游行业成为许多投资人的喜爱之选。
看着这个温泉的香饽饽,各路投资人多了起来,那么这各式各样、层次不齐的温泉度假村自然都涌现了出来。那么,这其中你对你所泡的温泉是否有过怀疑呢?
首先,看一个温泉度假村、温泉酒店是否是正规合法的地热温泉,最简单明了的方法是:就是看温泉度假区是否挂了“地下温矿泉开发许可证”的标示标牌。
采矿许可证是采矿权人行使开采矿产资源权利的法律凭证。由采矿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授予采矿权申请人开采矿产资源的许可证明。采矿权许可证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由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的权限颁发。
采矿许可证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山企业名称、经济性质、开采主矿种及共、伴生矿产、矿区立体范围、有效期限等。采矿许可证不得买卖、涂改、转借他人。采矿许可证可以依法延续、变更和注销。采矿许可证遗失可以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办。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服从国家法律法规。
而按《国家温泉资源分级命名标准》,温泉资源被分为五个资源级别。按资源级别高低顺序,分别用“AAAAA”、“AAAA”、“AAA”、“AA”、“A”标示。
国家为保护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地下开采使用温泉用水的门槛很高,办证手续烦杂。相关企业要领到这些采矿许可证,是很不容易的。
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许多温泉资源大省都制定了严格的温泉标准。一些出水量及水质达不到要求的温泉企业,都不可能申请到采矿许可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没有采矿许可证的温泉度假村、温泉酒店。有不少是以热水充当温泉,纯属是为了招揽顾客的噱头。而即便是真正使用温泉的酒店,多半是没有依法获得采矿许可证;还有一些温泉酒店,以水务部门核发的取水许可证来混淆视听。
那么当证件齐全,开采的温泉水。根据各地温泉出水温度进行加温或降温的温泉水是否是真正的温泉呢?可能多数人认为温泉就应该是热的,如果需要用到锅炉等方式加热的就是假温泉。
可对于人体来说,最舒适的水温是36℃-42℃,因此根据各地温泉出水温度进行加温或降温,是国际温泉业界的通行做法。
早在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颁布了中国温泉行业标准《温泉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中,第3.1条款规定:“温泉(hot spring):从地下自然涌出或人工钻井取得且水温≥25℃,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水。”
由此可见,温泉水中对人体有益矿物的含量是否达标,才是温泉真假的真正指标。锅炉加温并不是判断温泉真假的核心要素。
就温泉加温来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源头水温较低,需要人工加热才能泡汤使用。另一种则是经过循环或是导流后水温下降太多,不得不再加热。
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利用天然温泉水的加工,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100%温泉水,只不过在加热过程中温泉的品质有所损失。如果天然高温温泉算是100分的话,这样的情况可以算是85分了。
而「加水」则是完全另外一种意义了。许多温泉度假村,本着商人重利的思想,想扩建旅馆多挣钱,可温泉水又不够用。于是就往温泉中加入锅炉的热水,让热水量足够,这就属于「掺假」的行为了。
更可恨的是,一些温泉酒店为了让掺进来的热水不被客人发觉,甚至会有添加人工温泉剂的行为。
以日本温泉为例。2002年,日本以公共洗浴埸(包括温泉酒店)为污染源,出现了295名发烧及7名死亡的Legionella Pneumophila(嗜肺性军团病杆菌)感染事件;今年,3月18号,日本广岛一处温泉也传出46人感染Legionella Pneumophila(嗜肺性军团病杆菌),另有1名50多岁男子25日宣告不治的事件。其原因就在于温泉酒店采取了循环用水方式,没有定期清扫浴池及其相关输水设施,没有及时更换过滤物质。
因此,从温泉旅游中的“假”入手造而探讨其真的价值,对于处在越发火热的中国温泉产业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 温泉旅游 zhwq633 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联系13711476478删之)